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7月11日讯(记者 林坚)证券经纪人这一角色正在慢慢淡出证券业。
“以前高峰的时候,我们团队有10多个经纪人,现在只剩下3个人了,有一些人年纪大退休了,还有一些人觉得不好做,就转岗做其他业务了。”华南一家中型券商营业部人士如此向财联社记者描述。
这感受并非个例。数据显示,2018年初,证券业拥有9.05万证券经纪人,到了2024年底,这一数量已减至2.88万人,七年间减少了超六万人。步入2025年,降低的趋势依然明显,最新证券经纪人数量仅有2.5万人。
根据中证协官网以及东方财富Choice,在具有统计价值的91家券商中,目前仅有刚刚完成合并的国泰海通证券以及具有庞大分支机构的方正证券两家券商,还拥有超过千名的证券经纪人。

在券商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的大背景下,证券经纪人为何会逐渐“消失”?他们的“消失”又意味着什么?
多位券商人士受访时提到,主要有四个原因与方向:一是随着行业生态变化,证券经纪人渐转营销序列,从委托代理的角色成为全日制合同的客户经理;二是由于财富管理转型的不断深化,人员结构开始调整,经纪人转型为投顾变成大势所趋;三是一部分早年进入证券行业的经纪人,由于年龄原因,迎来一波退休潮,逐渐退出证券行业,这是经纪人数大减的一个重要原因;四是离开行业,另谋出路,尤其是佣金率持续下滑,让靠佣金分成的经纪人难以为继。
从 “填单员” 到 “资产管家”,证券经纪人的迭代史,正是中国资本市场从粗放发展走向精细化服务的生动注脚。不过目前来看,对证券经纪人的管理还在收束。
记者了解到,业内不少券商计划取消证券经纪人这一角色,并将把经纪业务团队在未来全部转为客户经理团队或者投顾,已有头部券商如此践行。
一方面,券商通过业务架构调整、数字化赋能、金融产品创新等多种途径向买方投顾转型,持续推进财富管理转型之下,“全员投顾”的理念愈发深入。另一方面,近年来与证券经纪人有关的罚单已不在少数,监管对券商合规管理已格外趋严,取消证券经纪人岗位,可以有效降低公司的合规风险。
不少券商人士告诉记者,在他们看来,证券经纪人这一角色在不久的未来将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他们提到,当前的业务模式在不断地变革与升级,传统的证券经纪人角色,其职能和服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券商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调整其服务团队的结构。这种变化进一步加速了证券经纪人角色的边缘化。
许多券商人士认为,证券经纪人这一角色的退出,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市场选择和客户需求变化的必然结果。未来,券商将更加注重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客户经理和投顾团队,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77家券商减员、12家券商逆势增员
何为证券经纪人?是指接受证券公司的委托,代理其从事客户招揽和客户服务等活动的证券公司以外的自然人,证券公司经纪人为证券公司从业人员,应当符合规定的条件,同时,经纪人只能接受一家证券公司的委托,只能从事客户招揽、客户服务等辅助性业务,不得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交易执行等需取得专项资格的业务。
截至目前,仅有10家券商证券经纪人超过500名,分别是国泰海通证券(1846名)、方正证券(1157名)、国投证券(983名)、光大证券(789名)、长江证券(774名)、华林证券(677名)、国元证券(648名)、天风证券(545名)、银泰证券(533名)、第一创业证券(501名)。
2025年以来,共有77家券商证券经纪人减少明显,均超过百名。招商证券(-463名)、国联民生证券(-233名)、国泰海通证券(-220名)、恒泰证券(-116名)、华源证券(-116名)、方正证券(-114名)、江海证券(-104名)。
证券经纪人数量锐减的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必然结果。其中,佣金率下滑是证券经纪人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券商佣金率持续下降。据Wind数据,2018年年初,证券行业平均佣金率为万分之3.8,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已降至万分之1.8左右。
与此同时,券商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更加注重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投资建议和资产配置服务,投顾需求大增。
今年以来,仅有12家券商证券经纪人有所增加,但增员幅度不大,分别是联储证券(+2名)、渤海证券(+2名)、华林证券(+12名)、大同证券(+5名)、甬兴证券(+1名)、开源证券(+10名)、麦高证券(+1名)、华创证券(+3名)、天府证券(+4名)、德邦证券(+2名)、申港证券(+31名)、中天国富证券(+3名)等。其中,申港证券人数增加了31人,颇为突出,华林证券、开源证券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人数增加。
可以看到,在监管趋严与财富管理转型的双重推动下,券商正加速告别传统经纪模式。长远来看,不仅反映了行业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也促使券商在业务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刻变革。
“消失”的经纪人:转岗、退休、离开
时代在更替。行业减员超六万人,其中也存在着退休的原因,这是证券业2025年的普遍现象。
20世纪 90 年代末至 21 世纪初,证券营业部还是玻璃柜台隔绝散户与交易员的时代,经纪人的工作就是守在营业部大厅,帮大爷大妈填委托单、讲解 K 线图,靠着 “千三” 甚至 “千五” 的佣金率,能拿到远超当时平均工资的收入。而这些与中国资本市场同步成长的经纪人,构成了行业最早的 “毛细血管”。但如今,这些见证过行业黄金时代的从业人员正集体谢幕。
“我们营业部有几位老经纪人,都是在2000年左右进入证券行业的,现在都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就选择了退休。他们在证券行业打拼了几十年,见证了行业的兴衰变迁,对行业有着深厚的感情。”有华东券商分公司的负责人感慨道。
除了退休,面对行业的变革,一些仍在“路上”的证券经纪人选择了主动转型,寻求新的发展出路。从数据来看,证券经纪人数量自2018年初开始呈下降趋势,而一般证券业务人员数量在2018年之后开始上升。这表明,有部分证券经纪人已转型成为全日制的客户经理。
“证券经纪人与证券公司签订的是委托代理合同,不属于公司员工,而客户经理则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公司正式员工。两者在福利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华北一家大型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向财联社记者解释道。
除了转营销序列,考取投顾资格,转型为投顾也是不少证券经纪人的选择。近年来,随着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的深入,投顾已成为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的展业主力。财联社近期在《券商投顾突破8.15万人,半年再增员1204人,买方投顾转型正按加速键》报道中有过呈现,在财富管理转型驱动下,券商投顾队伍持续扩容。截至今年6月30日,全行业投顾人数已达8.15万人,较去年末增1204人,增幅为1.5%;其中,68家券商投顾人员数量增长(占比66.02%),26家下滑,9家持平。
“现在券商都在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对投顾的需求越来越大,证券经纪人的角色就显得有些尴尬了。”一位营业部员工告诉记者。
在财富管理业务模式下,投顾的作用愈发凸显。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金融知识和丰富的投资经验,能够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投资目标等,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投资方案。相比之下,传统的证券经纪人主要以促成交易、获取佣金为目的,在专业服务能力上相对较弱。
“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佣金率一降再降,靠佣金提成的经纪人收入大幅缩水。而且现在客户越来越专业,对投顾的需求越来越高,单纯的通道服务已经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了。”有华北大型券商营业部负责人表示。
实际上,在过去几年中,随着经纪人持续减少,投顾持续增多,也不乏关于“经纪人都在往投顾转型”的猜想。尽管这确实是趋势,不过数量并没有那么可观。拉长时间维度来看,证券投顾数量从2018年初的4.72万人增长至2024年底的8.03万人,七年间仅增加了3.31万人,与证券经纪人减员近7万人并不能完全对应上。
细究成因,一方面,投顾的岗位入职要求远比经纪人高,多数经纪人无法驾驭。成为一名投顾是有硬性条件的。除了要考过证券从业投顾资格考试,还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2年及以上证券从业经验。如果达到了这些条件,可以申请成为投顾。另一方面,熟悉了经纪人业务模式的从业人员并不是都很好地适应向投顾转型的变化。
除了转型投顾,通过与猎头的沟通,一些证券经纪人也选择离开证券业,另谋出路。有的去了其他金融机构,如银行、基金公司等;有的则选择自主创业,从事与金融相关或其他行业的工作。
证券经纪人数量的锐减是证券行业变革的一幕。在佣金率下滑、财富管理转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证券经纪人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这也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促使券商加快业务转型,提升服务质量,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金融服务。而对于证券经纪人来说,只有积极转型,才能在行业变革中找到新的出路。
责任编辑:刘鹏林